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模糊界限
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本质上的区别在于翻译的间隔时间。前者需要等演讲者说完然后开始翻译,后者几乎是在演讲者发言的同时不间断地翻译。应该说,大部分情况下,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界限是比较清晰的,二者应用的场景也不太一样。但是,某些场景下,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界限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严格。以下列举一二。
场景一:客户去参加会议,他不需要发言,只是去听会,但是需要译员在身边把讲的内容近乎实时地告诉他/她。这种有点像耳事同传,但是在听会的过程中,这种同传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和正常会议同传相比,是远远不够的。会场的环境也不能让译员发出很大的的作用。比如台上有人演讲,这时候需要译员再出声的话,势必会和发言者的声音混在一起,会影响演讲者和参会者。那这种情况下提供的口译是属于哪个类型?是交传还是同传?
场景二:客户是一个剧组,需要译员能很快地翻译,达到近乎同传的程度。这个需要也不是不合理,而是不得不这样去做,因为整个剧组拍摄的时间非常有限,不可能像普通交传那样,让演讲者说一段,再让译员去翻译。而这种情况下,需要的又不仅仅是交替传译了,而是点像同传了。但是呢,翻译的质量又没有正规的同传那么高,常常是为了保持流利而不得不舍弃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
以上两个场景是我们经常碰到的。交替传译和同传之间的差别有时没有那么明显。那碰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还是会测试译员的双语水平,尽可能地去按项目的上限去找译员和安排译员。
;(function…
怎么找到专业的口译员
会场、设备都已经订好,日程已经再三完善好,参会人员已经邀请完毕,现在就剩下找口译员了。所有这些都是会议的组织者要面临的问题。下面从专业翻译机构的经验出发,给大家提供一些找专业口译员的方法。
第一,从各种途径收集译员的信息。比如,从招聘平台、译员群、朋友推荐、平时储备库等渠道获取译员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和任务的要求进行匹配,初步筛选译员简历。
第二,对译员进行基本资质的审核。比如身份证、学历证、语言水平/翻译资格证书等,都要一一过目。
第三,对译员进行翻译水平的审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如,事先听一下译员的语音资料,感受一下译员的中外文的口语水平。另外,还可以通过远程或现场面试,测试译员的翻译能力。
第四,对译员进行职业素养的考核。比如在面试过程中,通过提出多种问题,了解译员的性格、处事风格、配合度等等。
一场会议,尤其是大型的国际会议,都不可能因为不成功而再举行一次。所以,会议配套的各种服务,尤其是翻译服务,对质量的要求非常高。译员也是普通的人,品性和水平都不一样。只有精心挑选和考察,才能找到适合的口译员。
;(function…
影视剧片头片尾字幕翻译中的难点与对策(下)
上篇说的更多的是影视剧片头片尾字幕的一些受制约的因素。但作为译者,既然是拿了这份费用,就一定要付出这份辛苦,给客户创造价值!那么,应该从哪些具体方面入手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真实的案例。
有一天我们接到客户的需求,要把一部即将上线的院线电影的英文字幕“简单校对”一下。我们本着建立合作关系的立场硬着头皮接下来这个活儿。但是,拿到译本之后,发现存在着错误,部分还是非常重大的错误。例如,译文没有加标点符号,断句有误,理解和表达都有误等等。究其原因,一是客户找了非职业影视译员,二是出于防止盗版,竟然没有给译员提供片子。最后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修改这些错误,从语言上改,从断句上改,而且还要对着片子一句句地核对。虽然我们拼尽了全力,花了数倍的时间,但是由于时间太紧,最后的质量隔我们自己翻译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这个项目存在商务及业务取舍的问题,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单从如何保证翻译质量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挑选职业的影视翻译人员和团队。隔行如隔山,同样是做翻译的人里面,职业影视译员和非职业影视译员他们输出的质量会有天壤之别,在翻译理念和意识上会迥然不同。有些人做普通商务翻译或技术翻译做得好,但做影视翻译却不行。影视翻译对译员的要求是非常特殊的。她要求译者的文字功底好,特别是文学翻译功底好;她要求做得简洁,尤其要贴近场景,因为很多对白都是生活中的谈话,所以切忌长篇大论。
一定要尽可能地把素材给到译员。只有这样,译员才能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即使是职业影视译员,如果没有片子在手,单凭自己的想象去翻译,那不出问题才怪呢。如果担心盗版,可以跟译员签订保密协议。再要么让译员来现场翻译。我们曾经就派译员到客户公司去翻译过片子。而且现场翻译还有个好处就是沟通协作的效率非常高。
译制全程要保持充分和及时的沟通与协调。本文上篇提到,影视剧的创作团队大部分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草台班子”。各路大侠脾性、权力、水平等各有不同。要想把译制工作做好,又少不了成员们的协作配合。我们就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事,剪辑老师拿到一部几分钟的中外文对照的素材准备放到片子里,说这是某某电视台已经公开播出过的,肯定没问题啦。我们在审核的过程中就发现,这个素材里中文和英文完全对不上!这要是先入为主,延续先前的错误并公开播放,那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影视剧翻译的译文像片子本身一样,是出版品的一部分。出版品的质量要求一定是要比非出版品更高。但是在现实中,甲方们能意识到这点的不多。许多甲方不愿多花成本在译文的质量上面。在此,我也呼吁大家一起来重视这个事情,共同生产出能走向国际舞台的作品!
;(function…
影视剧片头片尾字幕翻译中的难点与对策(上)
从去年参加译协年会开始,我就听闻影视翻译领域里的有时之士呼吁引入译制监制这个职业,乃是行业里的一大创举。影视剧翻译行业里确实存在一系列乱象:译员不熟悉翻译要求和摄制流程、甲方不重视字幕翻译、翻译人员和翻译需求方之间缺乏沟通、译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内影视剧外译较之国外母语字幕存在着水平上的代差…….。去年也只是听闻而已,但最近些年做了一些影视剧翻译项目之后,我也觉得这个行业也该规范一下了。准备分两篇小文发发牢骚,上篇说说对影视剧翻译的一些了解,下篇就片头片尾字幕翻译的具体案例谈一下体会。
据了解,一些片子从立项、拍摄、制作、宣传、发行、上映,各个团队成员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这些团队之间的协作也是项目上协作关系。字幕翻译人员往往在幕后提供支持,甚至在电影的整个生产周期中是完全不露面的。一方面,甲方有版权和保密上的要求;另一方面,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周期非常短。这就出现这样的现象,花很少的钱临时找低水平的翻译人员去翻译,既没拿到台本、也没有看片子,翻出来的东西自己都看不明白。可想而知,这样的译文肯定是用不了的。
上面说的是一些不规范的翻译操作流程。其实影视行业真正懂翻译的人是不多的,没有专门的专业人士对译文进行终审把关,这就导致拿到了译文无法辨别优劣。行业里的有时之士的呼呼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个行业需要既懂电影制作又精通翻译的人!
;(function…
国外材料经公证翻译后才能在国内使用
最近我们为多个客户提供了公证翻译服务,我们把材料公证翻译在这些客户上的典型应用场景简单梳理一下:
客户一:
小孩在加拿大出生,现在快到上小学的时间。所申请的学校需要家长为小孩提供加拿大出生证明的公证翻译。由于出生证明还没有附加证明,即还没进行海牙认证,所以国内进行公证翻译时,国内的公证最多只能进行译本公证,但会在下面注明不对文件的真实性进行公证。上学事大,客户又加急办理了海牙认证,我们加急提供了所有文件的公证翻译,并联系合作的公证处进行了译本公证,当天提交当天出件,为客户争取了保护的时间。
客户二:
因为涉及涉外诉讼,需要把两本美国护照、结婚证、死亡证明等材料翻译成中文。我们立即提供了准确的翻译。而且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客户的代理律师的要求。
客户三:
也是要准备进行涉外的民事诉讼,需要把工作证明、医疗证明、银行对账单、民事诉状、授权委托书等材料翻译成中文。我们的译文也非常准确,得到了客户及其代理律师的认可。尤其是我们翻译件做得跟公证书一样,把原文、译文、翻译公司资质、翻译公司证明等所有材料都包括进去了,而且前后都分别加上了封皮和封底。
在这样一些典型的公证翻译的场景中,翻译件都是要求非常准确,而且在制作上也需要按特定的要求来制作。翻译机构在这样的场景中,一方面是提供了翻译服务,另一方面更是提供了公证/认证的服务,即作为一个中立的机构,为翻译件提供了一个背书,让有关部门有据可查。
;(function…
预约口译很有必要:不打无准备之仗
又到了一年口译需求的高峰了,亿维翻译最近明显感到咨询量的增加,而且各语种也做了一些口译项目。针对口译项目,我们一定要做到未雨绸缪。按毛主席话来说,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
口译工作由于其实时性、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决定了她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准备。经费可以重新安排,会议场地可以预订,甚至口译译员还可以再安排,但是一次会议活动是不可能因为没有准备好而重新举办一次的,这个道理自然是不言自明。应该说,哪怕是同传这种实时翻译服务,所有的口译服务都是有准备的。有的人说,像国务院新闻发布会这种,某某翻译翻得多么多么地好,真是很牛。我们要说,这样好的翻译效果,一方面得益于他们很强的翻译水平,另一方面是他们精心准备的结果。
预约口译就是留给了翻译人员更多的准备时间,是保障口译服务质量的前提,咱们广大客户一定要意识到口译预约的重要性。理论上说,预约口译越早,准备会愈加充分。翻译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熟悉背景知识材料,会务人员也会有更多的从流程、设备、场地、经费等方面来为会议活动提供保障。
不预约口译会造成许多的不便。在实际的业务操作过程中,我们碰到过下午就要开会,上午还在调试设备、走会议技术流程的客户;还碰到了把会议设备刚拖到场地,又临时决定取消口译服务的客户。还有的客户,打电话咨询说需要口译服务,希望翻译人员在一个小时内赶到会场。诚然,客户是翻译机构的上帝、衣食父母,需求总是有道理的。但是,为了保证质量和效果,一定要提前预约口译。
按照亿维翻译的操作实践,陪同口译的话需要提前两天预约,商务口译需要提前三天预约,同传翻译需要提前一周来进行预约。总而言之,口译预约宜早不宜迟。
从成本上来说,提前预约口译还有以下好处。越早预约口译,翻译机构可以优先安排好的翻译老师来做会,而且会议的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我们碰到过一天同语种同传多场次会议的情况,试想如果临时再约,翻译老师不一定有时间,而且即使约得上,成本势必要比平时高,因为翻译老师有可能更改自己的时间安排和日程。
总而言之,需要口译服务的客户,还是提早预约口译吧,对你对我们翻译机构,都是有好处的。
;(function…
翻译服务供应商选择的基本办法
人病了都会去找医生,有官司要打的时候一般的人都会去找律师,家里的电线坏了我们都会去找电工,因为在这些方面我们没接受过训练,不专业。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翻译工作。亿维北京翻译公司认为,许多人认为自己能做,但实际的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翻译也是一项专业技能,看起来简单实则不然。
翻译行业的一个有趣现象是质量的变化范围很大。最好和最坏有着天壤之别。如果不了解翻译服务提供商是好是坏,你可能会得到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的服务。所以你要用心挑选你的翻译服务提供商。
另外,翻译服务提供商和其他行业的业者一样,有生意旺的时候,也有淡的时候。同样的人今天的工作干得非常漂亮,但明天可能心情变坏或动力不足,因此干出来的活变成了垃圾。基于这种原因,不间断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翻译毕竟是人,人是有性情的,但是越好的翻译出错就越少。
所以要四处打探。翻译人员形形色色,他们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好的非常出色,差的难以置信。翻译机构也会有专攻。它们可能一种语言做得好,但其他语言根本没什么经验。要经过仔细调查和判断,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日语、俄语和英语都一样好。
如果有外国人告诉你说你的英语很棒,千万不要太忘形,而且说和写的工夫还不同。如果自己不是专业人员,还是要找专业公司去做,否则善后的钱要比省下来的钱还多得多。另外内部的职员上下班是有时间的,把工作交给专业公司做,他们绝对不会磨洋工,节假日都会有人为你加班,保证误不了事。
最初选择翻译服务提供商的时候,让商业伙伴推荐他们使用过并且认为不错的公司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个人推荐几乎总是(不绝对总是)最可靠的。不要贪图省事就在黄页里查询,这就像碰运气。好与差的分别太大了。最好的再贵也值得,最差的浪费资源,花钱买罪受。差的翻译还有可能会损害您的声誉、引起纠纷、甚至会招致官司。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德国一家工厂发生大火,造成了几百万马克的损失。追其原因却是说明书的翻译出了问题,工人根据说明书把操作温度调得太高。
;(function…
国际学术交流同传口译五条经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亿维北京翻译公司认为,由于学术交流是某专一学术问题的交流,这一类型的口译,…
翻译人员在项目中的身份和地位
从广义上说,译者身份的定位“既包括译者在读者与作者心中的理想定位,也包括译者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定位,…
翻译公司的好坏用翻译时间进行评定?
一份文件同时让两家翻译公司进行翻译,一家翻译公司说需用两天时间,另一家翻译公司则说需用四天,那么哪家翻译公司更好些呢?如果你是客户,你会选择哪家呢?
其实,翻译工作是脑力、能力和时间的综合体,如果翻译人员具备了翻译的基本能力,所需的就只是时间。
北京翻译公司一位翻译表示,一名优秀的译者在固定的翻译时间中进行的工作量基本是固定的。例如,中译日韩,中译英的翻译人员一天的翻译量大约在3000-3500个中文左右,他们不仅要做好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更重要的是必须保证文件的结构与内容符合各种语言习惯,他们需要对其进行整合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北京翻译公司亿维翻译对此分析了两种情况,并为此准备了两套应对方案:
情况一:如果客户对翻译文件的需求在时间上非常紧迫,亿维翻译会在第一时间成立专门的翻译小组,对各种任务进行分解分配,在保证翻译速度的同时,保证翻译的质量与效率,最终为翻译文件画上时间与质量的完美句点。
情况二:如果客户对给出的翻译任务留出了足够的空余时间,亿维翻译表示会尽一切力量保证翻译的质量。例如,如果客户需要翻译一份五万字的材料,规定时间是二十天。如果按照正常的翻译速度一名优秀的翻译人员大概需要十七天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对于剩余的时间,翻译人员需要对翻译后文字的表达方式进行各种美化与校稿,充分保证翻译的质量。
因此,翻译公司的好与坏并不是简单的可以用时间来判定的,达到时间与质量的结合才是完美的。
;(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