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个翻译家的坚守
“翻译,是外国优秀著作走入中国大门、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第一道坎。”德语翻译家宋书声深有感触的这样说。他所翻译的每一本书都整齐的排列在书架之上,都能见证他辉煌而平凡的一生。宋书声是中央编译局的原任局长,荣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但是他却很谦虚的说“接触到思想的光芒,是我的幸福”“编译工作是集体的智慧”。
1928年宋书声出生在河北新河,年少就遇灾荒年,宋书声看到别人的孩子可以读书,自己却只能为生活所迫进了自行车铺当学徒。那种羡慕读书的心情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幸运的是,宋书声后来参加了革命,这才有了机会学习文化知识。1946年,晋冀鲁豫北方大学成立,宋书声不顾一切的投入到了俄语的学习中。大学毕业后宋书声做了俄文翻译,后又赴德国学习德文。学成归来,辗转留在了中央编译局工作。“翻译要细致入微,每一句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宋书声并不停留在工作上,他一直在思索,如何吸收全世界的思想精华,建立我们国家的思想体系。通过马克思和列宁相关的著作翻译,这种思想体系逐渐清晰起来。马列的经典著作涉及经济、历史、宗教和哲学等等多方面的学科,没有这些知识的积累,也不可能翻译出马列主义的著作。宋书声带领的团队那些日子几埋在书堆里,涉及到哪些领域,就去钻研哪些领域。遇到生疏的领域,还会各处去到处找相关专家。一字一句都要精心研磨,这一年过去了,初稿终于完成。然后是校订、复查、定稿、修订。而我们现在读这些马列著作的时候,往往只看作者是谁,不去看译者是谁。翻译工作者往往就是这样默默的在幕后奉献着,不做焦点,不做名人。
如今九十多岁的宋书声,每天仍然关注社会新闻,他对后来者的忠告就是“不要浮躁,不要急功近利,做一行爱一行,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国家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
宋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做了一辈子的翻译,把这份工作作为了他的信仰,将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了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