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那些汉译外翻译背后的故事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著众多。将中国著作翻译成外语的也非常多。像莫言、刘震云的作品,就被多国文字翻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些汉译外的翻译作者们的故事。
日本姑娘泉京鹿,日本翻译家,毕业于日本费利斯女学院大学日文系。曾留学北京大学。泉京鹿主要翻译中国畅销书,以此了解当代中国人所追崇的是什么。虽然曾被人诟病为了销量,但泉京鹿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并不介意别人的误解。实际上很多日本出版社只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对于当代文学不是特别感兴趣。但是泉京鹿觉得畅销书代表了现代中国人的喜好风向,了解当代的中国人,就要了解中国的当代畅销文学。
除了中国作家莫言、阿来、刘震云的作品她都翻译过,还有余华的《兄弟》,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田原的《双生水莽》,王跃文的《大清相国》等。
泉京鹿翻译工作挣钱不多,跟普通的京漂一样,她曾经也在北京度过了艰难的租房日子。即便是后来结婚生子,她仍然在坚持翻译中国文学。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直到《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在日本国内即将上映,她所翻译出版的同名图书,才开始受到大众注意,成为了畅销书籍。
俄罗斯翻译家罗季奥诺夫,中国文学博士。俄中两国互译50部计划工作小组成员。十多年来,一共组织翻译了几十部中国文学。其中老舍、王蒙的最多,比如《我这一辈子》,冯骥才、贾平凹的《黑氏》黄国勤的《潮州两记》等等。
前苏联时期中国的鲁迅、矛盾、老舍、郭沫若、巴金等的作品在苏联翻译的比较多。后来因为双方的意识形态的差异,冷落多年,有些作品还是是英文转译的俄文。
直到现在,俄中的经贸关系发展、中国文学翻译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翻译稿酬增加,俄罗斯才出现了专业汉译俄的从业人员。互联网上也有众多兼职和业余翻译。翻译不再学术腔,开始了多样化。但是新人多,质量不稳定。中国文学翻译成俄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随着汉语热进一步升温,俄罗斯与中国的人文交流进一步加强,俄罗斯的中国文学翻译事业也会不断成熟和发展。
意大利翻译家、作家雪莲。毕业于意大利威尼斯东方大学中文系。主要翻译作品有铁凝的《无雨之城》,范稳的《碧色寨》,熊育群的《西藏的感动》,柔石小说集《为奴隶的母亲》,蒋光慈的《冲出云围的月亮》等。
雪莲的翻译风格爽朗、有激情、充满表现力。语法纯正,对老百姓的生活描述非常生动,人物描写细腻,极具感染力。雪莲的作品让意大利人了解了中国,了解中国过去与欧洲的交往历史,也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以及各民族的文化和民风民俗。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变得越来越重要,带动了世界汉语热,相信中国文学也会更多的走向世界。让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也了解中国。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