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电影字幕翻译公司:归化和异化
跨国的电影电视艺术,是世界文化交流最直接、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而其中字幕翻译占头功。字幕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有成就感也有有挑战性的工作,对翻译人员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语言要求,对于译者的艺术要求也非常高。
跨国的电影电视字幕翻译,要求符合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既要保留异域文化和风格,又要让受众容易接受和理解。
随着我国电影行业发展,国外引进影片数量增多,而我国影片也获得了诸多出口机会。电影市场的繁荣,促进了中外影片的相互交流,也使电影字幕翻译迎来了春天。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介质,要让不同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受众能够了解电影所呈现出来的情节和情感,字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字幕翻译使得电影在不同文化切换中游刃有余,使电影突破了语言和文化的限制,真正走向了艺术的无阻碍交流。
一
早期的译制片通过配音来解读人物之间的对话,随着我国观众的观影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声电影越来越受欢迎,那语言文化的交流就全靠字幕来承担,电视电影字幕翻译任重道远。译者要帮助观众解读人物对话、了解电影情节、激发情感共鸣,提高观影体验。因此,我们评价电影字幕翻译效果时,有两点极为重要:其一是否展现了源语文化,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其二是否遵照影片信息,即是否歪曲了人物对话的本意。要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要求翻译者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对源语文化相当了解;同时具有相当的电影解读能力,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当然,翻译者还需要充分了解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
首先,电影字幕翻译需要简洁,满足电影字幕的瞬时性特点。这是由于电影字幕跟随电影画面的切换而变化,字幕应与电影画面完全吻合。而电影画面具有强烈的流动性,每帧画面都有所不同,且不能够反复翻阅。一个画面错过了,并不能在下一个画面中补充说明。因此,电影字幕翻译需要尽量简洁,在不影响解读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观众的阅读时间,才能跟上电影画面切换的速度。
其次,电影字幕翻译注重通俗化[3],体现电影字幕作为非母语文化背景交流工具的本质。电影本身肩负了文化传播的重任,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特色,而要使得异域受众接受这些文化,则是需要将源语文化转换为通俗化的目的语言,才能有效弥补文化内涵、宗教信仰、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形成的差异。世界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的本质就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在翻译过程中对于文化背景的尊重远胜于翻译技巧。[4]
再次,电影字幕翻译应坚持综合性原则。既然电影本身是一门集音乐、画面、台词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那么作为服务于电影的字幕翻译也应当坚持综合性原则,在解读人物对话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人物内心世界、动作表情的传递,才能将人物和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加贴近源语文化。
二
从翻译技巧来看,电影字幕翻译应与观众欣赏习惯相吻合。在观看非母语影片时,观念会下意识地运用母语的语言习惯来比对影片中人物的口型。尽管不同语种之间由于发音、语系的不同,其发音口型并不相同。尤其汉语作为汉藏语系,与印欧、乌拉尔、阿尔泰、高加索、南亚等其他8个语系有较大不同。一旦字幕与人物口型不吻合,会非常明显。
归化是文学翻译中常用的方法。而电影字幕翻译作为文学翻译一个重要的分支,其翻译内容以人物语言为主,符合文学翻译规律,故而也适用文学翻译策略。从电影字幕翻译的界定来看,其坚持将源语翻译为目的语。所谓目的语,可以理解为母语或本地语言,是外来文化融入本地文化所必需的语言工具。故将电影中的非母语翻译为受众所通晓的母语,本身就是一个语言归化的过程。
翻译中有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一是源语,一是目的语。这两个元素同样重要,分别代表了翻译的两个视角。以源语为目标的翻译策略,注重外来文化的原味;而以目的语为翻译目标的策略,则注重外来文化的本土化过程。这个过程即为归化。[6]在归化翻译的过程中,淡化了翻译语言中的异国情调,而是坚持将异域文化融入本土文化中,即采取目的语为归宿的翻译策略,为观众提供透明的、自然的译文。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 Eugene A Nida)则提出了“意义是第一位的,形式是第二位”的翻译理论。他注重受众体验,提倡翻译应尽量贴合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以目的语为翻译终极目标,为受众提供符合语言习惯的译文,这样便于消除外来文化在本地化传播的障碍。
以《阿甘正传》这部经典影片为例,其中有一个重要桥段,即阿甘自中国返回美国后,运用了一句经典的话来形容自己所行的收获。
原文:“I was a national celebrity,famous even than Captain Kangaroo.”
直译:“回国后我成了英雄,比那个有名的袋鼠船只还出名。”
使用归化策略翻译:“回国后我成了名人,比天皇巨星还有名。”
上述案例可以明显地看出,使用归化翻译策略与否的巨大差别,尤其是后半句,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从字幕效果来看,若观众看到直译字幕,第一反应是了解“袋鼠船只”是什么?尽管作为美国一档炙手可热的儿童节目,但在中国却鲜有人知。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也不可能现场去搜集有关“袋鼠船只”这档节目的资料;而在翻译中加入标注的做法更不可取,因为稍纵即逝的画面不可能给观众留下长篇累牍的时间。但“天皇巨星”这个名词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只要提到这个词,其意便人人皆知了。运用归化翻译策略,使这一句对话迅速被我国观众理解,也使这部洋溢美国精神的电影实现了本地化传播。
尽管近年来,欧美大片在我国大受欢迎,一些欧美文化也被我国受众所接受,但由于文化差异,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并未得到受众认同。甚至一些电影字幕翻译采取了归化策略,但却适得其反,引来观众不满。那么,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策略运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应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不是所有文本都适用于归化策略,有些电影中的单词并不适宜做归化翻译。如影片《环太平洋》中将主角使用的功夫译为“天马流星拳”。影片中的功夫与受众传统中的“天马流星拳”具有较大差异,且这一路拳法是我国的传统,而并非美国文化传统。这次归化翻译策略的应用并不得当,观众并不认同。
其次,要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阅读兴趣和观众对文字的熟悉度;另一方面往往采取社会流行语作为目的语,有助于加速外来文化与我国社会文化的融合。毕竟观看电影的受众群体通常为中青年人群,他们对社会流行文化,包括流行语言,非常感兴趣。
比如好莱坞著名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从电影名字的翻译就充满了中国元素,“功夫”与“熊猫”都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元素,运用这两个单词,一下子拉近了电影与中国观众的距离,甚至很多观众把这部电影当成了中国电影。而片中从人物的言谈举止到造型,再到背景赋予的浓郁中国元素,也应和了片名。而在电影字幕翻译方面,翻译者运用了归化策略,如:
原文:“There were no match for his bodacity.”
使用归化策略翻译:“目前还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编剧为熊猫大侠独创了“bodacity”这个词,以表现他武功盖世,而这个词并没有直接对应的汉语词汇,于是翻译者便通过对人物造型和前后剧情的揣摩,再结合中国文化,进行了归化翻译处理,将源语翻译为更加自然流畅的目的语,使台词更贴近中国观众的审美诉求。
再次,插入解释性字幕。文化差异不仅仅表现在语言方面,还有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这些元素已深深地融入电影中。电影字幕的使命是帮助观众解读电影,因此在一些关键性桥段,应适当插入解释性字幕,以起到辅助观影的作用。如美国著名电影《幽灵小镇》中有一句台词:
原文:“have pennies on one’s eyes”
直译:“不久,他眼皮上就会放上钱币。”
使用归化策略翻译:“病入膏肓。”
运用了古希腊死亡仪式的说法,直译难免令观众一头雾水,运用归化翻译“病入膏肓”这个中国成语,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再现了主人公正走向死亡的状态,并插入解释性字幕“在死者眼皮上放钱币是古希腊死亡仪式”,则观众就一目了然了。
三
尽管归化翻译策略很好地将电影作品呈现给不同文化的观众,但出于对电影原著的保持,以及异域文化的传播,还需要运用异化翻译的策略。
异化是在尊重源语文化的基础上,尽量为呈现源语言、保留源语言文化和语言特色的一种翻译策略。从翻译目的来看,异化翻译是与归化翻译相对的一种策略,异化翻译策略更注重对原著的忠实,对源语文化的尊重,很好地为本土观众介绍了外来文明成果。总之,归化与异化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并非真正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存在的。 如美国著名情景喜剧《老友记》中有一个桥段,女主人公热情地向客人介绍自己所做的一道菜时提到了“rot-shrimp ravioli”,这是一种方形的、内装有馅的煮食,来源于意大利。从直译来看,与我国常见的一种食物“馄饨”极其相似,若直译为“馄饨”,会误导观众,以为这种食物已传播到了意大利,这样就歪曲了片中原意。而事实上,这是一种“意大利方饺”,尽管与我国的“馄饨”在成形和烹饪方法上都极其相似,但二者并非同一种食物。因此在翻译时应坚持异化翻译策略,译为“意大利方饺”,使观众了解到意大利也有饺子,并增长了见闻。
首先,不必完全遵循目的语语言与语篇规范。最为典型的就是人名翻译,由于汉藏语序中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国家语种,除匈牙利外,都采取的是名在前姓在后的语序,且西方国家相互称呼时,往往称呼姓、或称呼名,很少有全名称呼的,这一语言习惯与汉藏语系的受众有很大差别,在翻译时应保留源语习惯。
其次,根据画面情境可适当选择不通顺,甚至艰涩难懂的文体。主要是针对宗教类词语的翻译,如《圣经》中的语句需直译,以保持《圣经》教义的完整性,尊重外来宗教信仰。同时,对于古语,或谚语、或成语,应采取异化翻译策略。这种情况在我国电影的英语翻译中较为常见。如电影《非诚勿扰》中就运用了我国古代一句谚语“刀枪入库,铸剑为犁”,为保护源语文化,为观众呈现汉语文化,就采取了异化翻译策略:“swords beaten into ploughshares and spears into pruning booksy”。
运用归化,拉近东西方地域距离,弥补中西方文化差异,既使我国受众了解国外社会文化,也使国外观众了解到我国文化传统和社会文明水平。而异化的运用,则使我国受众感受到国外社会文化的不同之处,也使国外受众了解中国文化的特色。归化与异化是电影字幕翻译中两项重要策略,而并无优劣之分,只要适当、适度、适时运用这两种策略,即可达到推进电影文化传播的功效。